
聯系電話:0311-86251056,18231139891
郵箱:474206161@qq.com 2892267929@qq.com
地址:建設南大街29號眾鑫大廈1718室(建設大街與范西路交口東南角)
乘車路線:乘公交車2路,6路,10路,29路,36路,43路,51路,106路,112路到市城管委下車即到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以穩為主、穩中有新。對地理關鍵能力進行了全面考查,充分展示了地理學科的“地理味道”,體現了學科價值??茖W有效地展現了新地理課程標準對地理核心素養的要求。很好地實現了對教學的檢驗、檢查與示范、引領作用。
1.選材靈活,內容覆蓋面廣
試題選材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分體現了地理學的視角與學科特性。強調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用“地理眼”去看待身邊的人、物、事。同時,也強調地理教學中要從不同尺度看世界的素養。設問角度獨特,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
人文地理的選材,既有小尺度的“美麗鄉村”綜合整治(第1-3題)、小區建筑規劃(第4-6題),也有稍大尺度的順坡壟方式種植葡萄(第36題)等。自然地理的選材涉及了較小尺度人工島淡水(第7-8題)、岳樺林帶的變化(第9-11題),也包括大尺度宏觀地貌單元的演化(第37題)。旅游地理發掘景泰藍制作技藝的經濟、文化價值,引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環境保護結合高原鼠兔的合理防控策略,引導考生辯證認識和處理環境問題。
第6題居住區出入口的設計,第10題長白山北坡植被變化的環境原因,,36題溫帶半干旱地區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順坡壟的理由等,都是很好的設問視角。
2. 滲透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化關鍵能力考查
地理區域性、綜合性是地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本套試題也重點從這兩個方面考查。
第4~6題通過對當地冬夏季盛行風的判斷、不同建筑布局對風的阻擋和疏導效應的認知,結合盛行風向圖,考查信息整理能力。通過冬季在居住片區Ⅰ防范冬季的東北風,在居住片區Ⅱ利用西南風形成通透的風道,展示如何通過居住區內建筑布局達到對氣候環境的趨利避害,具體、生動的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主旨。
第36題簡短的材料給出采用順坡壟方式種植葡萄兩方面鮮明的情境沖突:坡度較大的地方與順坡壟;喜光的葡萄種植在緯度較高且濕潤區,成為引導考生探究的動力。各小題圍繞上述情境沖突展開,考查考生對農業區位因素和區位選擇的掌握、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治溝造地、林帶變化等,則更加強調地理綜合思維。第9~11題圍繞林線上移現象,重點探討植被分布規律的形成與變化機理。要求考生既要理解外部環境條件的重要性,又要明確生境僅提供了植物生長、競爭、種子傳播等生物過程的平臺,而植被分布是所有生物過程綜合的結果。重點考查考生對分布規律形成中生境條件和植物自身特征共同作用的理解。由于岳樺林帶上部生長季長度不能滿足岳樺從開花到結實全部生理過程,因此只在下部(生長季80天以上),才能結實。材料中給定了結實線不變的條件,則說明生長季穩定。
3.側重地理格局與空間動態過程的相互作用
地理格局是地理過程運動變化的結果或狀態。本套試題中涉及較多有關地理空間動態過程,導致地理格局變化的內容。岳樺林帶隨氣候變暖的變化,宏觀地貌單元的演化等都強調了地理過程改變格局。第37題提供三期玄武巖地貌特征,要求考生按照地理邏輯關系將“先后次序”與侵蝕程度差異結合起來,運用規范、恰當的地理術語,綜合地質作用的內力、外力因素,完成區域地形演化過程的重建。試題充分體現了地貌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目前的區域地貌特征只是地貌過程瞬間表現的理念,引導教學重視地理過程探究。
4.難度適中,考核科學有效
題型與結構、呈現的形式與風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續了近些年的特點,給考生以熟悉感和親切感。難度適中,梯度合理,能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科學有效地區分,同時發現地理教學中的優點與存在的問題。本套試題沒有偏題、怪題,重點集中在地理學科特性基礎上,從區域性、綜合性等角度對知識點進行考核,同時也強調了對地理過程的考核。內容與設問可以科學、有效地考核與區分考生的地理學科素養與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