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課程
Star Students
Star Students
聯系我們

聯系電話:0311-86251056,18231139891
郵箱:474206161@qq.com 2892267929@qq.com
地址:建設南大街29號眾鑫大廈1718室(建設大街與范西路交口東南角)
乘車路線:乘公交車2路,6路,10路,29路,36路,43路,51路,106路,112路到市城管委下車即到

課程介紹
2015年高考新課標Ⅰ卷生物試卷分析
一、 整體分析
與往年相比,整體試卷結構穩定,總分值沒有變化,但試題結構略有改變,難度較往年有所下降。試卷考點分布合理,緊扣教材的基礎知識、主干知識和核心內容,全卷試題難度不大,區分度適中,題目較靈活,突出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轉化遷移和應用能力、從題干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及生物科學素養。
二、試題分析及其特點
理綜生物試題知識覆蓋面廣、重點考查主干知識,以核心知識為載體,堅持能力立意,注意實驗探究與創新應用結合,注重相關生物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突出了對考生思維品質、信息獲取等多種能力及科學素養的考查,凸顯了新課標、新課改的理念。
1. 試題結構與考查形式略有變化。試題內容結構發生了如下變化:必修1所占分值下降為15分,總體考查仍舊比較基礎;必修2所占分值上升為21分,試題難度下降;必修3所占分值上升為39分,總體難度降低。選修部分的考查方式與去年類似,選修與必修知識結合考查。試題考查形式略有變化,減少了填空,增加了問答,側重于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今年生物試卷整體較簡單,但并不意味之后的生物試卷難度會就此下降,考生在復習過程應依然以較高標準要求自己,切不可輕敵大意。
2.繼續緊密結合教材,注重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從試題命制可以看出,試題重視對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1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9頁“原核細胞的結構”;第2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3第50頁“幼嫩的細胞對生長素敏感,老細胞則比較遲鈍”;第3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3第3頁“血漿中的部分物質可以進入組織液”;第4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3第78頁;第5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2第69頁;第6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2第33頁;第29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1第103頁。其中第1題 “原核細胞的結構”、第2題“不同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度”,考查的幾乎都是教材上的原話。第29題考查的是對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如果考生基礎扎實,審題認真,就能夠得心應手。部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題干均來源于教材或對教材的簡單延伸,充分展現了緊扣教材、回歸教材的趨勢。
3.突出考查核心概念的理解應用,繼續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今年高考仍舊無偏題、怪題、超綱題,考查的均為核心知識點。第4題考查學生對群落演替原理的理解,第5題考查學生對蛋白質結構的理解,第6題考查學生對伴性遺傳與常染色體遺傳原理的理解,第29題重點考查學生對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第30題考查學生對神經-體液調節原理的理解,第31題考查學生對種群數量原理的理解,第32題考查學生對基因頻率應用的理解。共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有:元素種類、基因表達、細胞結構、植物激素、蛋白質結構、光合作用、內環境穩態、呼吸作用、群落演替、伴性遺傳與常染色體遺傳、神經—體液調節、種群數量變化、能量流動特點、基因頻率與隨機交配等。四道大題同往年一樣分別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內環境穩態及其調節,生態系統及其相關,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應用。兩道選做題,難度均不大,屬于送分題,但需注意生物名詞和概念的使用。
4.繼續考查知識點之間遷移與融合,突出綜合能力的考查。試題素材來源廣泛,表達形式多種多樣,設問角度新穎。選擇題的選項情景設置更為廣泛,同一題目涉及不同知識內容或同一知識點的不同角度,加大了知識點之間遷移與融合的力度,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對主干知識與核心知識的掌握、理解及應用程度,突出跨模塊的綜合性考查。選擇題第1題、第5題均是典型的必修1與必修2的結合題。這兩道題都涉及基因的表達(轉錄和翻譯)過程和物質結構方面的內容,十分具有代表性,若考生對這兩方面知識比較了解,則可以在考試中輕松作答。選修3也涉及到了必修2的基因表達和必修3的免疫等相關知識。
5. 緊扣考試大綱,重點考查學生信息獲取等能力。試題緊扣考試大綱,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綜合運用能力依舊為考查重點。2014年新課標Ⅰ卷中考查理解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的比分最多,但失分率最多的環節在獲取信息能力,故在2015年高考命題延續了這點,并重點考查對概念的理解能力,對生物學現象、圖表和資料的分析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等。比如第5題的信息,29題的光合作用,第31題的圖表,以實驗探究能力考查為核心,綜合考查學生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6. 選做題難度不大,與必修內容結合考查。選修模塊考查內容覆蓋面大,難度較小。選修1考題主要偏重于對實驗的考查,而選修3以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胚胎工程、生態工程等熱點工程為考查內容。另外,選修題和必修內容結合考查,如2015年新課標卷第40題,對選修3的考查,共7個空,其中有6個空是對必修內容的考查或者用必修知識就可以解答。
7.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降低。實驗題重視對實驗原理及實驗操作步驟細節的考查。本次高考試題涉及到的探究實驗有:光合作用、脊椎動物的激素調節。學生只有更好的了解實驗原理,才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復習中要重視對教材基礎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步驟的分析與與掌握,重視生物實驗基本操作、尤其要重視課本實驗的挖掘和拓展,對教材中經典實驗的過程分析,變量及對照實驗的設置等進行重點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分析探究能力。
8. 關注社會熱點,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創設情境,體現學科知識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聯系,關注人體健康與保健、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農業生產、科學前沿動態等方面。如2015年新課標Ⅰ卷第5題涉及朊病毒,第39題涉及生物柴油的制備,第40題關注艾滋病和癌癥。這些試題引導考生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熱點,運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2016年高考備考建議
1. 堅持以綱為綱、以本為本。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下的考試大綱,明確高考命題的方向。按照大綱要求,全面復習并掌握課本基礎知識,穩扎穩打,不留死角,不搞突擊。在復習過程中重視形成知識網絡,通過橫向和縱向統攝整理,使零散的知識有序地貯存,使之系統化、結構化。
2. 注重“回歸教材”,強化基礎,明確課本中的概念和過程。2104、2015年全國新課標I卷生物試題考查內容幾乎全為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檢測,命題回歸教材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技能。今后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熟記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觀點及結論。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細胞代謝中的酶、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細胞的生命歷程、遺傳的基本規律與生物的變異、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及免疫調節、植物的激素調節(側重點是生長素)、種群的數量變化、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植物植物組織培養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微生物的培養和利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等仍是歷年高考的重點和高考頻點。當然僅僅熟記這些基礎知識遠達不到高考要求,還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些基本概念、規律、原理的內涵和外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做到提取準確,遷移靈活,運用合理。要把緊扣教材、夯實基礎作為整個高三復習的首要任務和長期任務。
3. 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提高應考能力。注重能力的考查是新課標高考的重點。高考試題既重視雙基、推陳出新,又側重于知識交匯、綜合性強,而且還注重考查信息提取與轉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加強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圖文轉換能力、遷移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重點內容、重點題型需要專題系統講解突破。比如對試題可按照試題類型(如材料信息題、實驗設計題、曲線和圖表分析題等)、考查內容、解題技巧、試題特點、考查能力等的分類方法進行歸類,進行專項針對性復習,尋找規律方法,尋求解題技巧,熟練掌握各熱點題型的特點,提高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建立錯題本,做好訓練后的總結歸納和強化,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精選試題,多做中低檔題,做練習時立足通法,盡量不使用猜想、排除等特殊方法,而要求使用直接法,進行變式訓練,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教材知識解題,以達到鞏固基礎知識、提高應考能力的目的。
(2)重視對新情景、新材料試題的分析與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試題中的信息以文字、圖表的形式表達比較直觀,讀懂題目的文字敘述,讀懂并提煉出圖表中的有效信息,能夠熟練的處理、運用信息解題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關鍵。要多提供信息材料,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大信息量,加強信息題的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要引導學生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熱點問題:①關注人體健康。如干細胞及克隆器官的研究、遺傳病與癌癥研究、基因組計劃的研究、SARS、禽流感、艾滋病與疫苗生產、生物芯片開發等等。②重點關注與農業生產實際有關的知識。如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相關知識,光合作用及植物激素相關知識等。③關注生態環保建設。如污水處理、西部大開發中的生態環境問題、臭氧層空洞、空氣質量報告的分析、白色污染、清潔能源、生態農業、霧霾天氣的治理研究等。④關注食品生產與安全。如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轉基因大豆、黃金大米等。選修模塊《生物技術實踐》酶的應用技術、發酵食品加工技術、PCR技術等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尤其可與科學發展前沿相聯系,常被創編成背景知識新穎的題目,應該重視。
(3)加強對實驗復習,提高實驗設計與分析能力。高考實驗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動手做過,不懂實驗原理,不知操作步驟,不會設計實驗方案,實驗結論表達不清等。在復習中除要講清實驗設計原則及實驗設計的程序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實驗題的題干信息,明確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分析實驗方法步驟,推測實驗現象與結果,分析得出實驗結論,按照此思路科學地設計實驗,進行相關探究。另外,要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和處理實驗現象及數據、作出合理結論等環節。在對照實驗的設置上,要指導學生弄清如何控制自變量、消除無關變量、監測因變量等等,要強調自變量設置的單一性、因變量檢測的可行性、數據獲取的平行性與真實性,使學生真正領悟實驗設計的思想和一般思路。要對教材所有實驗要進行分類復習,找出其中的異同點,并總結出解答實驗題的一般規律方法,進行針對性的分類強化訓練。
4. 規范語言,術語答題。從試題來看,命題主要回歸教材,深化考查課本知識,解答題中多問需用課本語言作答。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讓學生背誦、口述、默寫等方式對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結論性語言掌握熟練,做到盡可能使用課本中的生物學術語、結論性語言答題,語言表達力求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語言規范、表述凝練準確。
總的來說,復習中要著眼教材、重視基礎、突出主干知識,注重實驗設計與分析,注重對知識的理解、歸納、整合與應用,在高考備考過程中,要注重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和思維空間,形成靈活多變的解題技巧,將能力培養貫穿于高考復習的始終,做到充分備考、從容備考、高效備考。
2015年高考新課標Ⅰ卷生物試卷分析
一、 整體分析
與往年相比,整體試卷結構穩定,總分值沒有變化,但試題結構略有改變,難度較往年有所下降。試卷考點分布合理,緊扣教材的基礎知識、主干知識和核心內容,全卷試題難度不大,區分度適中,題目較靈活,突出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轉化遷移和應用能力、從題干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及生物科學素養。
二、試題分析及其特點
理綜生物試題知識覆蓋面廣、重點考查主干知識,以核心知識為載體,堅持能力立意,注意實驗探究與創新應用結合,注重相關生物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突出了對考生思維品質、信息獲取等多種能力及科學素養的考查,凸顯了新課標、新課改的理念。
1. 試題結構與考查形式略有變化。試題內容結構發生了如下變化:必修1所占分值下降為15分,總體考查仍舊比較基礎;必修2所占分值上升為21分,試題難度下降;必修3所占分值上升為39分,總體難度降低。選修部分的考查方式與去年類似,選修與必修知識結合考查。試題考查形式略有變化,減少了填空,增加了問答,側重于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今年生物試卷整體較簡單,但并不意味之后的生物試卷難度會就此下降,考生在復習過程應依然以較高標準要求自己,切不可輕敵大意。
2.繼續緊密結合教材,注重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從試題命制可以看出,試題重視對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1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9頁“原核細胞的結構”;第2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3第50頁“幼嫩的細胞對生長素敏感,老細胞則比較遲鈍”;第3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3第3頁“血漿中的部分物質可以進入組織液”;第4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3第78頁;第5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2第69頁;第6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2第33頁;第29題主要考查的內容在必修1第103頁。其中第1題 “原核細胞的結構”、第2題“不同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度”,考查的幾乎都是教材上的原話。第29題考查的是對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如果考生基礎扎實,審題認真,就能夠得心應手。部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題干均來源于教材或對教材的簡單延伸,充分展現了緊扣教材、回歸教材的趨勢。
3.突出考查核心概念的理解應用,繼續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今年高考仍舊無偏題、怪題、超綱題,考查的均為核心知識點。第4題考查學生對群落演替原理的理解,第5題考查學生對蛋白質結構的理解,第6題考查學生對伴性遺傳與常染色體遺傳原理的理解,第29題重點考查學生對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第30題考查學生對神經-體液調節原理的理解,第31題考查學生對種群數量原理的理解,第32題考查學生對基因頻率應用的理解。共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有:元素種類、基因表達、細胞結構、植物激素、蛋白質結構、光合作用、內環境穩態、呼吸作用、群落演替、伴性遺傳與常染色體遺傳、神經—體液調節、種群數量變化、能量流動特點、基因頻率與隨機交配等。四道大題同往年一樣分別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內環境穩態及其調節,生態系統及其相關,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應用。兩道選做題,難度均不大,屬于送分題,但需注意生物名詞和概念的使用。
4.繼續考查知識點之間遷移與融合,突出綜合能力的考查。試題素材來源廣泛,表達形式多種多樣,設問角度新穎。選擇題的選項情景設置更為廣泛,同一題目涉及不同知識內容或同一知識點的不同角度,加大了知識點之間遷移與融合的力度,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對主干知識與核心知識的掌握、理解及應用程度,突出跨模塊的綜合性考查。選擇題第1題、第5題均是典型的必修1與必修2的結合題。這兩道題都涉及基因的表達(轉錄和翻譯)過程和物質結構方面的內容,十分具有代表性,若考生對這兩方面知識比較了解,則可以在考試中輕松作答。選修3也涉及到了必修2的基因表達和必修3的免疫等相關知識。
5. 緊扣考試大綱,重點考查學生信息獲取等能力。試題緊扣考試大綱,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綜合運用能力依舊為考查重點。2014年新課標Ⅰ卷中考查理解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的比分最多,但失分率最多的環節在獲取信息能力,故在2015年高考命題延續了這點,并重點考查對概念的理解能力,對生物學現象、圖表和資料的分析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等。比如第5題的信息,29題的光合作用,第31題的圖表,以實驗探究能力考查為核心,綜合考查學生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6. 選做題難度不大,與必修內容結合考查。選修模塊考查內容覆蓋面大,難度較小。選修1考題主要偏重于對實驗的考查,而選修3以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胚胎工程、生態工程等熱點工程為考查內容。另外,選修題和必修內容結合考查,如2015年新課標卷第40題,對選修3的考查,共7個空,其中有6個空是對必修內容的考查或者用必修知識就可以解答。
7.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降低。實驗題重視對實驗原理及實驗操作步驟細節的考查。本次高考試題涉及到的探究實驗有:光合作用、脊椎動物的激素調節。學生只有更好的了解實驗原理,才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復習中要重視對教材基礎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步驟的分析與與掌握,重視生物實驗基本操作、尤其要重視課本實驗的挖掘和拓展,對教材中經典實驗的過程分析,變量及對照實驗的設置等進行重點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分析探究能力。
8. 關注社會熱點,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創設情境,體現學科知識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聯系,關注人體健康與保健、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農業生產、科學前沿動態等方面。如2015年新課標Ⅰ卷第5題涉及朊病毒,第39題涉及生物柴油的制備,第40題關注艾滋病和癌癥。這些試題引導考生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熱點,運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2016年高考備考建議
1. 堅持以綱為綱、以本為本。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下的考試大綱,明確高考命題的方向。按照大綱要求,全面復習并掌握課本基礎知識,穩扎穩打,不留死角,不搞突擊。在復習過程中重視形成知識網絡,通過橫向和縱向統攝整理,使零散的知識有序地貯存,使之系統化、結構化。
2. 注重“回歸教材”,強化基礎,明確課本中的概念和過程。2104、2015年全國新課標I卷生物試題考查內容幾乎全為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檢測,命題回歸教材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技能。今后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熟記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觀點及結論。如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細胞代謝中的酶、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細胞的生命歷程、遺傳的基本規律與生物的變異、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及免疫調節、植物的激素調節(側重點是生長素)、種群的數量變化、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植物植物組織培養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微生物的培養和利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胚胎工程等仍是歷年高考的重點和高考頻點。當然僅僅熟記這些基礎知識遠達不到高考要求,還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些基本概念、規律、原理的內涵和外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做到提取準確,遷移靈活,運用合理。要把緊扣教材、夯實基礎作為整個高三復習的首要任務和長期任務。
3. 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提高應考能力。注重能力的考查是新課標高考的重點。高考試題既重視雙基、推陳出新,又側重于知識交匯、綜合性強,而且還注重考查信息提取與轉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加強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圖文轉換能力、遷移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重點內容、重點題型需要專題系統講解突破。比如對試題可按照試題類型(如材料信息題、實驗設計題、曲線和圖表分析題等)、考查內容、解題技巧、試題特點、考查能力等的分類方法進行歸類,進行專項針對性復習,尋找規律方法,尋求解題技巧,熟練掌握各熱點題型的特點,提高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建立錯題本,做好訓練后的總結歸納和強化,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精選試題,多做中低檔題,做練習時立足通法,盡量不使用猜想、排除等特殊方法,而要求使用直接法,進行變式訓練,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教材知識解題,以達到鞏固基礎知識、提高應考能力的目的。
(2)重視對新情景、新材料試題的分析與獲取信息能力的培養。試題中的信息以文字、圖表的形式表達比較直觀,讀懂題目的文字敘述,讀懂并提煉出圖表中的有效信息,能夠熟練的處理、運用信息解題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關鍵。要多提供信息材料,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大信息量,加強信息題的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要引導學生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熱點問題:①關注人體健康。如干細胞及克隆器官的研究、遺傳病與癌癥研究、基因組計劃的研究、SARS、禽流感、艾滋病與疫苗生產、生物芯片開發等等。②重點關注與農業生產實際有關的知識。如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相關知識,光合作用及植物激素相關知識等。③關注生態環保建設。如污水處理、西部大開發中的生態環境問題、臭氧層空洞、空氣質量報告的分析、白色污染、清潔能源、生態農業、霧霾天氣的治理研究等。④關注食品生產與安全。如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轉基因大豆、黃金大米等。選修模塊《生物技術實踐》酶的應用技術、發酵食品加工技術、PCR技術等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尤其可與科學發展前沿相聯系,常被創編成背景知識新穎的題目,應該重視。
(3)加強對實驗復習,提高實驗設計與分析能力。高考實驗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動手做過,不懂實驗原理,不知操作步驟,不會設計實驗方案,實驗結論表達不清等。在復習中除要講清實驗設計原則及實驗設計的程序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實驗題的題干信息,明確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分析實驗方法步驟,推測實驗現象與結果,分析得出實驗結論,按照此思路科學地設計實驗,進行相關探究。另外,要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分析和處理實驗現象及數據、作出合理結論等環節。在對照實驗的設置上,要指導學生弄清如何控制自變量、消除無關變量、監測因變量等等,要強調自變量設置的單一性、因變量檢測的可行性、數據獲取的平行性與真實性,使學生真正領悟實驗設計的思想和一般思路。要對教材所有實驗要進行分類復習,找出其中的異同點,并總結出解答實驗題的一般規律方法,進行針對性的分類強化訓練。
4. 規范語言,術語答題。從試題來看,命題主要回歸教材,深化考查課本知識,解答題中多問需用課本語言作答。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讓學生背誦、口述、默寫等方式對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結論性語言掌握熟練,做到盡可能使用課本中的生物學術語、結論性語言答題,語言表達力求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語言規范、表述凝練準確。
總的來說,復習中要著眼教材、重視基礎、突出主干知識,注重實驗設計與分析,注重對知識的理解、歸納、整合與應用,在高考備考過程中,要注重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和思維空間,形成靈活多變的解題技巧,將能力培養貫穿于高考復習的始終,做到充分備考、從容備考、高效備考。